蘭州新區“甘智匯”科創園建設的實施意見
來源: 蘭州新區
時間: 2025/09/30/ 16:06
字號:[大][中][小]
“甘智匯”科創園是推進蘭州新區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核心載體。為加快推進“甘智匯”科創園建設,根據《甘肅省打造全國區域性科技創新及轉化基地行動方案》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總體思路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視察甘肅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主動融入全省“七地一屏一通道”建設,按照1139工作部署,錨定“三新五化”思路舉措和“111”發展目標,依托新區產業發展基礎,實施研產融合科技攻關賦能行動,著眼打通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關鍵堵點,聚力打造科技合作交流窗口、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科創金融發展高地、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基地。到2027年,科技創新生態明顯優化,創新創業活躍度大幅提升,科技創新合作全面深化,累計實施概念驗證及小試項目100項,中試項目30項,轉化落地科技成果20項,產值達到20億元,形成“一核引領、多區聯動”總體空間布局。
“一核”即以產業孵化大廈為核心,盤活周邊存量樓宇空間資源,布局“甘智匯”科創園總部、研發實驗區、科創服務市場、綠色金融大廈、人才公寓、科技成果會展中心,形成“總部+研發+金融+服務”集中連片區域。“多區”即以綠色化工、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數據信息、裝備制造、核技術應用、現代農業等新區特色產業園區作為成果轉化承載地。
7個承載區功能定位:
1.綠色化工產業承載區。依托蘭州新區化工園區中試基地、專精特新孵化基地,配套建設專業檢測分析平臺,打通全鏈條成果轉化機制,重點轉化高性能專用化學品、環保型催化劑、特種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基化學品、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科技成果,推動化工產業綠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發展。
2.生物醫藥產業承載區。以藥物堿廠、佛慈、蘭藥、申聯生物、九州通等龍頭企業為引領,充分利用生物醫藥產業園閑置廠房資源,借助西部藥谷、凱博醫藥產業園等園區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動物實驗中心、藥物篩選與分析測試平臺、GMP/GLP標準潔凈廠房,推動企業開展聯合技術攻關,促進產業鏈供應鏈互補,構建生物醫藥全產業鏈集聚平臺。重點轉化小分子創新藥、抗體藥物、疫苗、體外診斷試劑與設備、細胞與基因治療產品、中藥有效成分提取與制劑、醫用植介入材料、應急醫療等科技成果,打造中醫藥、化學制藥、生物制藥、醫療器械、醫藥物流多業態融合發展的“生物醫藥+”產業格局。
3.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承載區。依托新材料產業園區標準化廠房、中小微企業工業產業園等場地資源,建設材料制備與表征實驗室、中試生產線、特殊環境實驗室、產品性能測試與認證平臺,重點轉化新能源電池材料、輕量化高強度合金材料、高性能纖維和復合材料等科技成果,打造新型建材、儲能技術、高效光伏光熱、稀土功能材料、貴金屬材料等新材料產業。
4.數據信息產業承載區。依托新區大數據產業園、中國移動數據中心和互聯網骨干直聯點等,建設大數據應用產業園、超算智算中心、5G及物聯網應用示范場景,重點轉化行業大數據分析與解決方案、AI智能體應用、工業軟件和工業APP開發、智能終端產品、數字孿生技術等科技成果,發展數據標注、數據資產交易、大模型評測、工業大數據等產業,延伸數據存儲、數據應用、算力產業鏈。
5.高端裝備與智能制造產業承載區。依托蘭石研究院、蘭石重裝、蘭州電機、蘭泵、大宏工程設備、莫尼塞克等龍頭企業,建設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研發中心和檢測認證平臺,重點轉化能源化工裝備、智能制造裝備、氫氣制儲輸加關鍵技術與裝備、精密儀器、特種專用裝備、增材制造設備與材料、核能裝備、航空航天配套裝備、商用衛星、關鍵基礎零部件等科技成果,推動裝備制造產業向規模化、鏈條化發展。
6.核技術應用產業承載區。依托中國科學院近物所在核技術研究領域的技術優勢,加快建設省級離子放射治療產業技術聯盟和醫用同位素藥物研發平臺,重點轉化醫用同位素及放射性藥物、重離子治癌裝備、輻照加工(食品保鮮、材料改性、醫療消毒)、核醫學影像設備、工業無損檢測與過程控制、輻射環境監測與防護技術、碳14核電池技術等成果,推動核技術在工業、農業、醫療、環保、安全等領域的技術研究、技術推廣與產業化應用,打造核技術應用先行區。
7.現代農業和農副產品加工產業承載區。以國有(龍頭)企業為引領,依托新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現代農業雙創基地、特色作物種植基地、食品園區等資源,建設育苗育種基地、種質資源庫、檢驗檢測中心等,重點轉化鹽堿地改良、生態修復、高產抗逆作物品種、特色經濟作物與畜禽新品種、農副產品加工技術、智能種植與養殖技術、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成果,推動現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構建“生產基地規模化、加工能力配套化、三產融合深度化”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二、強化創新平臺建設
(一)加強產學研合作平臺建設。支持蘭州科研“新四軍”、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務機構與新區共建產業培育基地、孵化基地、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產學研合作平臺,孵化、引進科創企業,培育、轉化科技成果,按需保障高校、科研院所基本工作場所。
(二)打造協同創新平臺。爭取國家、省級重點研發平臺在新區布局,培育打造創新聯合體、新型研發機構、聯合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圍繞未來產業、“卡脖子”難題、關鍵核心技術開展協同攻關。支持龍頭企業孵化、引進上下游企業,打通科研與產業之間的通道,形成“產學研用”協同互促的發展格局。
(三)建設成果轉化平臺。通過盤活閑置樓宇和廠房資源、強化周邊配套等方式,鼓勵科技服務機構、科技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創新合作方式,建設共性技術研究平臺、概念驗證平臺、通用中試平臺、產品認證中心、柔性生產車間,以市場化方式提供服務獲取收益,支撐科技成果高效轉化。
(四)布局孵化加速平臺。整合新區企業孵化器資源,優化孵化器功能定位,加強與省內外專業孵化機構合作,建設一批垂直領域孵化器(加速器),配套專業化設備、設施和投融資服務,提升科技企業孵化培育能力,吸引省內外高校院所專家和畢業生來新區創新創業、筑夢未來。
三、創新成果轉化機制
(一)建立全流程扶持保障機制。建立“研發—概念驗證—中試—產業化”全流程扶持保障機制,按需保障入駐團隊辦公、科研、概念驗證、中試場所,完善人才公寓等生活服務配套。探索更為靈活的“先投后股”成果轉化新模式,將新區投入的科技項目資金、場所租金等一并納入“先投”范圍,“轉股”后由新區國有企業代持,按照“適當收益”的原則退出。
(二)推進橫向科研項目結余經費支持科技成果轉化。鼓勵入駐“甘智匯”科創園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政策,允許科研人員將橫向科研項目結余經費,入股經高校、科研院所批準同意、產權清晰的科技成果轉化企業。
(三)建立技術經理人隊伍。加快建設懂科技、懂產業、懂資本、懂市場、懂管理的技術經理人隊伍,鼓勵技術經理人按照市場化原則促成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獲取合理收益,并視其貢獻大小給予獎勵。爭取省上賦權新區開展技術經理人職業資格認定及職稱評定,符合條件的可獲得相應級別職稱證書。
(四)加快科技成果推廣應用。鼓勵開放科研成果轉化應用場景,認定一批科研成果應用友好單位,推動首臺重大技術裝備、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軟件、首輪次工程流片芯片、首套件基礎電子元器件等產品應用,支持企業購買成果轉化產品。
四、創新科技金融機制
(一)爭創全省科創金融發展先行區。依托新區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以及新區產業基礎、創新基礎,申報全省科創金融發展先行區,爭取省級政策資源傾斜,以新區綠色金融大廈為核心,加快集聚一批銀行、證券、基金、保險等金融機構,為新區乃至全省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撐。
(二)建立科創基金體系。設立科創專項基金,吸引高校、科研院所、省級產業基金、社會資本參與組建種子基金、天使基金、創投基金、產業基金,形成覆蓋概念驗證、小試、中試、成果轉化、產業化全生命周期基金投資體系。建立健全科創基金容錯免責機制,提高基金風險容忍度。
(三)降低科創企業融資門檻。鼓勵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服務科創企業,開發新型擔保產品和服務,提供純信用或敞口融資擔保服務。鼓勵金融機構針對初創企業開發特色信貸產品,拓展知識產權、股權、訂單等多種質押模式,推動融資租賃、融資擔保多模式融合。鼓勵金融機構、銀行機構在“甘智匯”科創園核心區設立科技金融專營機構和科技支行,適當下放授信審批和產品創新權限。
(四)建立科技創新風險共擔機制。建立健全科技創新風險補償金制度,引導金融機構加大科技信貸投放力度,鼓勵金融機構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引導保險機構開發技術研發、知識產權、成果轉化等保險產品,探索“投保聯動”等投資新模式。
(五)多渠道加大投入。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新區本級財政每年根據實際財力情況及支出情況安排“甘智匯”科創園專項經費,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省市科技項目資金支持,保障科創園建設運營。探索地方政府專項債、公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等方式募集“甘智匯”科創園建設資金。鼓勵社會力量設立支持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聯合科研基金。
五、創新運行管理機制
(一)建立推進工作專班。成立由科技、經發、工信、財政等部門以及相關國有企業組成的“甘智匯”科創園推進工作專班,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研究制定“甘智匯”科創園發展規劃,爭取上級政策支持,推進科技體制改革,研究確定并協調解決“甘智匯”科創園建設相關重要事項。
(二)明確實施責任主體。授權科技創新促進中心在科技創新局指導下具體負責“甘智匯”科創園管理運營,健全項目準入、專項資金管理及扶持政策、技術經理人隊伍建設等相關制度;推進技術研發、概念驗證、中試熟化、孵化加速等平臺建設,推動產學研合作;構建科技金融支撐體系,打造科技成果篩選、轉化價值評估、轉化路徑設計、技術投融資、法律政策咨詢、產品市場推廣等一體化服務。
(三)推動市場化運營。以現有各產業園區管理運營主體為基礎,構建市場化運營管理機制。蘭州新區科技創新發展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創公司”)重點圍繞打造核心區綜合服務窗口,建設“一體化”服務平臺。各產業園區管理運營主體重點圍繞中試、成果轉化,提供各產業承載區項目服務。支持新區監管國有企業以股權投資方式參與成果轉化。
六、保障措施
建立協同工作機制,科技創新局負責持續完善科技創新制度體系,激發各類主體創新活力,爭取科技政策支持。組織部負責落實人才公寓、人才項目等人才政策。經濟發展局將“甘智匯”科創園納入新區“十五五”總體規劃并爭取政策性資金支持。工信和數據局做好項目中試、產業化落地等服務工作。財政金融和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牽頭制定科技創新風險補償金制度,申報全省科創金融發展先行區,推動基金等金融資本在新區聚集。產業合作和轉移服務局及各駐點招商服務部積極引進市場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科技項目入駐“甘智匯”科創園。組織部、科技創新局需加強績效考評,將本意見確定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進行細化分解,明確實施主體,推動各項工作高效落實。堅持容糾并舉、激勵創新、盡職免責、失職追責的原則,充分尊重科學研究及成果轉化的探索性、復雜性、多樣性、不確定性等特點,探索更加有利于創新驅動發展的新模式,營造“尊重科學、崇尚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